臺灣全新又完善的教育制度
台灣現在教育政策之嚴重缺點:
1.台灣高等教育失衡現況非常嚴重,原因是大學設立太多,將專科學校升格為科技大學,並在全國各縣市廣設大學,幾年來大幅度提升大學生的量。,造成大學入學考試,考7分(史上最低分)就可錄取。致使大學畢業生,求職時高不成低不就,失業者眾,傳統企業招不到工人,嚴重浪費人力資源。看看現在的社會經濟壓力,重到讓年青人幾乎無法承擔;執政者更讓現代的年青人看不到未來。
2.訂定國家教育政策為主管機關,教育部的權限,今天台灣高等教育,政策規劃失策,歷任教育部長責無旁貸。教育為百年大計,關係國家人力資源培育養成,政策規劃成功則全民共享,失敗則全民同擔苦果。試問誰!大開大學之門?在全國各縣市廣設大學,造成台灣高等教育之失衡。又是誰!接任後不思重新規劃,改正已失衡的教育政策?我敢斷言六年內大學勢必20%招不到學生,十年內40%的大學必定關門大吉,實非國家之幸矣!誰有權決定孩子的未來呢?但孩子是台灣未來的決定者。
2011/12/12作 2014年5月20日修改
台灣現在推行的教育改革政策之優點:
1.廢除施行多年的大學、高中入學考試的聯考制度,改為大學多元入學和國中會考、高中成績改為學分制。
2.國民義務教育從9年(國中)改為12年(高中)。
台灣教育改革之政策的形成與決定:
台灣教育政策之改革,由官僚體系主導,邀集各界教育人員,共商討論後。由教育改革召集人和教育部,決定改革政策後推行之。
台灣教育制度的僵化,扼殺了青少年的創造力,增加了求學的年限,六年(國小)、三年(國中)、三年(高中)、四年(大學)、二至三年(碩士)、四至五年(博士),6、3、3、4、2、4學制,中華民國國民6歲入學,讀到大學畢業、加服兵役(男生)一年,已23歲以上,讀到碩士畢業,已25歲或26歲以上,讀到博士畢業,已29歲或30歲以上了。反觀歐美各國12歲,就可大學畢業。
教育當局,真不知精英教育(因材施教)與普及化教育(有教無類)是可並行且相容的,亦可互補成長的嗎?我想國人應該完全放空自己,深思我們要用什麽最優質的方法,去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呢 ?
1.多元社會宜採行多元入學方式,但廢除聯考,改為會考、指考、學測等,換湯不換藥之改革,實為化簡為繁的錯誤政策,真是多此一舉 呀!
2.科舉取士制度的應用,12年國教的實行,均被稱為一群專業教育人員所決定,其成敗影響全國人民的福祉甚鉅,不得不慎也。應該從嚴從長計議為上策。孩子被當成實驗的白老鼠,是家長們的疑慮。教育當局應充分宣導後,做全國性的家長問卷調查後,再作決斷而行之為幸!歷史能鑑古照今 呀!
台灣近年來所推行的教育改革之最大缺失為化簡為繁,實非造福人民之良策;有如微軟公司(Microsoft)的Windows XP 改推 Vista 與 Windows 7 改推 Windows 8 均為化簡為繁的錯誤之策,已造成客户羣的大量流失。他山之石可攻錯。 誠懇建議微軟公司、作業系統應化繁為簡,讓使用者、能更簡單更快速,操作作業系統。例如.手機與平板電腦的 Android 作業系統,就是簡單明瞭的作業系統,因此受到廣大客户群的喜愛。同理、教育改革若化繁為簡,將造福全國人民,何樂而不為呢? 教育改革正確的大方針,就是凡事化繁為簡,方為上上之策也。
台灣可行教改良策:
1.宜將現行的六(國小)、三(國中)、三(高中)、四(大學),6、3、3、4學制,改革為5、5、4學制。小學五年、中學五年、大學四年。再將全國的初中、高中,化繁為簡、全部合併為完全中學。高職可設五年制完全技職學校。招收小學畢業生、完全中學三年級學生,可就讀五年制完全技職學校三年級。至此真正全新的國民義務教育為10年。 這種縮短小學、中學的學制,可有效提高國家競爭力,更可讓學子們,提早兩年進入職場,並讓他們提早規劃自己的人生。此大魄力、利國富民的教育改革,方為全國人民,真正要的教育改革。
2.速快整理合倂、裁撤,同質性、績效不佳的大學,可有效控制學生的量,並設進入大學的最低分-門檻,可有效控制學生的質。
3.大學為培育、養成人材的最高學府,宜採師徒制。就像律師、醫師、會計師、護理師、藥劑師、建築師等等般,經大學培育,再到相關各行各業之實際工作場所,實習一至二年,即可勝任職場工作。此種最好的教學制度,應遍及所有大學的系所。將全部的大學系所,分門别類,統計調查全國公民營事業、企業、服務業、商業、農漁牧業、公職人員、科技業等之需求,再決定全國大學的招生名額,並採行醫師的養成教育制度,經各行各業、官部門、各大學通力合作, 培育台灣未來的人材,達到適才適所,學有所成而有所用。願寶島-台灣,早日進入國家富強,人民安和樂利的勝境。
電子科技的突飛猛進,使用超級電腦要完成統計,全國大學系所之招生名額,已非難事了。只看當事者、當局者、掌政者,願去做而成矣!
2014年10月20日修改